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共72讲视频
- 来源:中国科技大学
- 格式:MP4
- 类型:精品课程

- 提示:在线学习受线路和学校服务器的影响,可能有在线看不了的情况,建议选择下载之后离线学习!
- 高分子物理第(01)讲
- 高分子物理第(02)讲
- 高分子物理第(03)讲
- 高分子物理第(04)讲
- 高分子物理第(05)讲
- 高分子物理第(06)讲
- 高分子物理第(07)讲
- 高分子物理第(08)讲
- 高分子物理第(09)讲
- 高分子物理第(10)讲
- 高分子物理第(11)讲
- 高分子物理第(12)讲
- 高分子物理第(13)讲
- 高分子物理第(14)讲
- 高分子物理第(15)讲
- 高分子物理第(16)讲
- 高分子物理第(17)讲
- 高分子物理第(18)讲
- 高分子物理第(19)讲
- 高分子物理第(20)讲
- 高分子物理第(21)讲
- 高分子物理第(22)讲
- 高分子物理第(23)讲
- 高分子物理第(24)讲
- 高分子物理第(25)讲
- 高分子物理第(26)讲
- 高分子物理第(27)讲
- 高分子物理第(28)讲
- 高分子物理第(29)讲
- 高分子物理第(30)讲
- 高分子物理第(31)讲
- 高分子物理第(32)讲
- 高分子物理第(33)讲
- 高分子物理第(34)讲
- 高分子物理第(35)讲
- 高分子物理第(36)讲
- 高分子物理第(37)讲
- 高分子物理第(38)讲
- 高分子物理第(39)讲
- 高分子物理第(40)讲
- 高分子物理第(41)讲
- 高分子物理第(42)讲
- 高分子物理第(43)讲
- 高分子物理第(44)讲
- 高分子物理第(45)讲
- 高分子物理第(46)讲
- 高分子物理第(47)讲
- 高分子物理第(48)讲
- 高分子物理第(49)讲
- 高分子物理第(50)讲
- 高分子物理第(51)讲
- 高分子物理第(52)讲
- 高分子物理第(53)讲
- 高分子物理第(54)讲
- 高分子物理第(55)讲
- 高分子物理第(56)讲
- 高分子物理第(57)讲
- 高分子物理第(58)讲
- 高分子物理第(59)讲
- 高分子物理第(60)讲
- 高分子物理第(61)讲
- 高分子物理第(62)讲
- 高分子物理第(63)讲
- 高分子物理第(64)讲
- 高分子物理第(65)讲
- 高分子物理第(66)讲
- 高分子物理第(67)讲
- 高分子物理第(68)讲
- 高分子物理第(69)讲
- 高分子物理第(70)讲
- 高分子物理第(71)讲
- 高分子物理第(72)讲
- 文件名格式页数大小
- 1 pdf 01 课程简介2012年 .pdf1.53 MB
- 2 pdf 02 高分子和高聚物的特点 .pdf3.51 MB
- 3 pdf 03 高分子科学Nobel奖获得者工作简介 .pdf1.47 MB
- 4 pdf 04 从Maxwell速度分布函数直接推导高分子链末端距的径向分布函数 .pdf766.52 KB
- 5 pdf 05 高聚物非晶态结构 .pdf1.36 MB
- 6 pdf 06 部分结晶形态及模型描述 .pdf2.71 MB
- 7 pdf 07 球晶 .pdf1.41 MB
- 8 pdf 08 高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意义 .pdf350.29 KB
- 9 pdf 09 从高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看高分子运动特点 .pdf217.3 KB
- 10 pdf 10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之浅见 .pdf401.26 KB
- 11 pdf 11 高聚物的粘弹性 .pdf173.79 KB
- 12 pdf 12 高分子溶液的形成及特点 .pdf268.64 KB
- 13 pdf 13 高分子的theta溶液 .pdf270.58 KB
- 14 pdf 14 混合溶剂的良劣性 .pdf235.96 KB
- 15 pdf 15 高聚物的力学性能-5 .pdf247.58 KB
- 01 习题一(高分子链结构)
- 02 习题二(高分子链的凝聚态结构)
- 03 习题三(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 04 习题四(高聚物的力学性能)
- 05 习题五(高聚物的溶液性能)
- 06 高分子物理 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 07《高分子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编后记
- 08 浅谈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规范化
- 09 介绍一本新书《热固性树脂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动态扭振法及其应用》
- 10 高聚物粘弹性力学模型的等当性
- 12 把分子模拟法引入“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
- 14 介绍一本新书“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 15 结构与性能的三个层次
- 16 小形变时杨氏模量等于三倍的剪切模量
- 17 如何理解橡胶高弹性的特点
- 18 精品课程_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_教学环境建设
- 19 精品课程教材_高分子物理实验_建设的体会_三个及时融入
- 20 通过词义辨析讲透高分子物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
- 21 浅谈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 22“高分子物理”及“13 高分子物理实验”2门精品课程的建设
- 23 高分子物理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 24 高聚物粘弹性力学模型计算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
- 25 对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几点新认识
- 26 橡胶高弹性大形变的唯象理论
- 27 从高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关系看高分子运动特点
- 29 习题二(高分子链的凝聚态结构)
- 30 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直接推导高分子链末端距分布
- 31 聚合物粘弹性力学模型的电学类比
- 32 粘度法研究高分子溶液行为的实验改进(Ⅲ)
- 33 从Maxwell串联模型定义的松弛时间来理解聚合物粘弹性的本质
- 34 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课程中应该引入的几个新概念
- 35 高分子的theta溶液
- 36 高分子中的整体与局部
- 37值得商榷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表达式
- 38 谈谈聚合物的结晶形态问题
- 39 毛细管表面疏水改性对粘度测定的影响
- 40 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
- 41 高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意义
- 42 粘度法研究高分子溶液行为的实验改进(Ⅱ)
- 43 WLF方程-链段运动的特殊温度依赖关系
- 44 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课程中讲透高聚物的特点
- 45 如何培养我国高分子物理专门人才
- 46 如何培养我国高分子物理专门人才
- 47 “分子的性质”软件用于高分子科学教学实验
- 48 粘度法研究高分子溶液行为的实验改进
- 49 关于《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课的教学主线
- 50 关于“高分子物理”教材中几个常用术语的看法
- 51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之浅见
- 高分子物理 教材和参考资料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第01-02讲免费试下载
- 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视频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g12c30
课程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分子物理
主讲:何平笙 朱平平
教材:杨海洋,朱平平,何平笙,《高分子物理实验》,第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又称“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学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包含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的综合学科。
教学内容
“高分子物理实验”是我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72学时。在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并结合教学研究成果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这里列出的教学内容是依据我们新近出版的《高分子物理实验》第2版教材内容制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教学内容(共72学时)
(1)绪论(2学时)
(2)用“分子模拟”(MP)软件构建全同立构聚丙烯分子、聚乙烯分子并计算它们末端的直线距离(2学时)
(3)用“分子模拟”(MP)软件计算聚丙烯酸甲酯的构象能量(2学时)
(4)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4学时)
(5)受限空间中的高分子链穿越纳米管道的Monte Carlo模拟(4学时)
(6)使用Monte Carlo方法观察受限状态下嵌段聚合物自组装结构(4学时)
(7)密度梯度管法测定聚合物的密度和结晶度(4学时)
(8)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及其生长过程(2学时)
(9)激光小角散射法测定不同结晶条件下聚合物球晶尺寸(2学时)
(10)油浸法测定合成纤维的双折射(4学时)
(11)膨胀计法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学时)
(12)聚合物的形变—温度曲线(4学时)
(13)动态扭振法测定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曲线(4学时)
(14)动态粘弹谱仪测定聚合物的动态力学行为(2学时)
(15)示差扫描量热法测定聚合物的热性能(2学时)
(16)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定(4学时)
(17)溶胀平衡法测定交联聚合物的交联度(2学时)
(18)稀溶液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8学时)
(19)乌式粘度计的动能校正(4学时)
(20)逐步沉淀分级法(4学时)
(21)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2学时)
(22)总结及测验(2学时)
2.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
针对本课程特点,我们明确提出“开设高分子物理实验四原则”,即(1)实验教学应该充分揭示聚合物和小分子化合物在结构与性能上的显著差别;(2)实验教学应以自己动手搭配装置为原则;(3)实验教学应及时反应高分子物理的研究成果;(4)应把计算机模拟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去。严格按照此“四原则”,我们精选实验,并保持开设有二十几个实验的“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72学时)。
结合教学研究和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三个及时融入”的理念,即(1)及时把教学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内容;(2)及时把科研成果融入课程内容;(3)及时把新概念、新规律和新实验事实融入课程内容。这一理念的确立确保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也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本校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的特色。
我们先后研究开发出我校特有的7个特色实验(表1),特别是将计算机模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开设了5个计算机模拟实验,即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分子模拟法模拟和研究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尚难以为计的高分子物理现象及过程,是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部分模拟实验已在国内多所高校得到应用(参见教学效果及评价)。
表1 开发的高分子物理特色实验
另外, “用稀溶液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是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实验技术,有高分子专业的高校一般都开设这个实验。我们对这一实验技术进行多次有效改进,使得测定结果更为可靠,并进一步确立了粘度法是研究和表征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简便方法。这一改进技术获200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另外发表在化学通报上的论文“粘度法研究高分子溶液行为的实验改进(Ⅱ)”获第三届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论文奖。首都医科大学还将这一改进技术用于该校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参见贵校发表的教学论文:大学化学,2006,21(4):53~57)。
3.教学内容的特点
(1)涉及知识点多,教学内容丰富(72学时),涵盖了高分子物理的主要内容(高分子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分子运动、力学行为、溶液行为、流变特性等);
(2)及时融入了教学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学科发展成果(即我们总结的“三个及时融入”理念);
(3)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注重学科交叉;
(4)对学生准确理解高分子物理课程精髓、提升运用各种实验技术能力大有帮助;
(5)由于融入了我校高分子物理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本课程教学特色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