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共130讲视频
- 来源:重庆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类型:网络教育

- 提示:在线学习受线路和学校服务器的影响,可能有在线看不了的情况,建议选择下载之后离线学习!
- 第1讲:1.1.1 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及其特点
- 第2讲:1.1.2 道路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 第3讲:1.2.1 道路发展的历史
- 第4讲:1.2.2 道路现状
- 第5讲:1.2.3 发展规划
- 第6讲:1.3.1 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
- 第7讲:1.3.2 公路等级的选用
- 第8讲:1.3.3 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 第9讲:1.4.1 工程可行性研究
- 第10讲:1.4.2 勘测设计任务书
- 第11讲:1.4.3 设计阶段及其内容
- 第12讲:1.5.1 技术依据
- 第13讲:1.5.2 自然条件
- 第14讲:1.5.3 交通条件
- 第15讲:1.5.4 交通量
- 第16讲:1.5.5 通行能力
- 第17讲:1.5.6 公路网
- 第18讲:1.5.7 城市道路网与红线规划
- 第19讲:1.5.8 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
- 第20讲:1.6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 第21讲:2.1.1 汽车行驶性能的主要内容
- 第22讲:2.1.2 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
- 第23讲:2.2.1 汽车的驱动力
- 第24讲:2.2.2 汽车的行驶阻力
- 第25讲:2.2.3 汽车的行驶条件
- 第26讲:2.3.1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 第27讲:2.3.2 汽车的行驶状态
- 第28讲:2.3.3 汽车的爬坡能力
- 第29讲:2.4.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 第30讲:2.4.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 第31讲:2.4.3 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
- 第32讲:2.5.1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 第33讲:2.5.2 汽车制动力
- 第34讲:2.5.3 制动距离
- 第35讲:2.6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 第36讲:3.1.1 路线
- 第37讲:3.1.2 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
- 第38讲:3.1.3 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 第39讲:3.2.1 直线的特点
- 第40讲:3.2.2 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 第41讲:3.2.3 直线的运用
- 第42讲:3.3.1 圆曲线的特点
- 第43讲:3.3.2 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
- 第44讲:3.4.1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 第45讲:3.4.2 缓和曲线的形式
- 第46讲:3.4.3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及参数
- 第47讲:3.5.1 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 第48讲:3.5.2 平面线形的组合要素
- 第49讲:3.6.1 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
- 第50讲:3.6.2 道路平面设计图
- 第51讲:4.1 概述
- 第52讲:4.2.1 最大纵坡
- 第53讲:4.2.2 高原纵坡折减
- 第54讲:4.2.3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 第55讲:4.2.4 最小纵坡
- 第56讲:4.2.5 坡长限制
- 第57讲:4.2.6 缓和坡段
- 第58讲:4.2.7 平均纵坡
- 第59讲:4.2.8 合成纵坡
- 第60讲:4.2.9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 第61讲:4.3.1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 第62讲:4.3.2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 第63讲:4.4.1 视觉分析
- 第64讲:4.4.2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 第65讲:4.5.1 纵断面设计要点
- 第66讲:4.5.2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67讲:4.5.3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 第68讲:4.5.4 纵断面图的绘制
- 第69讲:5.1.1 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 第70讲:5.1.2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 第71讲:5.2.1 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
- 第72讲:5.2.2 路肩的作用及宽度
- 第73讲:5.2.3 路拱横坡
- 第74讲:5.2.4 中间带
- 第75讲:5.3.1 非机动车道
- 第76讲:5.3.2 人行道
- 第77讲:5.3.3 路缘石
- 第78讲:5.4.1 加宽的过渡
- 第79讲:5.4.2 加宽过渡段的长度
- 第80讲:5.5.1 超高及其作用
- 第81讲:5.5.2 超高过渡方式
- 第82讲:5.5.3 超高过渡段长度
- 第83讲:5.6.1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 第84讲:5.6.2 爬坡车道的设计
- 第85讲:5.6.3 避险车道的设计
- 第86讲:5.7.1 视距的类型
- 第87讲:5.7.2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 第88讲:5.8.1 公路横断面
- 第89讲:5.8.2 城市道路横断面
- 第90讲:5.9.1 横断面面积计算
- 第91讲:5.9.2 土石方数量计算
- 第92讲:5.9.3 路基土石方调配
- 第93讲:6.1.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 第94讲:6.1.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 第95讲:6.2.1 路线方案的拟定
- 第96讲:6.2.2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97讲:6.2.3 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 第98讲:6.2.4 路线方案选择示例
- 第99讲:6.3.1 平原区路线特点
- 第100讲:6.3.2 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
- 第101讲:6.4.1 沿河(溪)线
- 第102讲:6.4.2 越岭线
- 第103讲:6.4.3 山脊线
- 第104讲:6.5.1 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
- 第105讲:6.5.2 路线布设方式
- 第106讲:6.5.3 选线的步骤和示例
- 第107讲:6.5.4 平、纵线形及其配合
- 第108讲:6.6.1 水库地区选线
- 第109讲:6.6.2 人为坑洞地区选线
- 第110讲:6.6.3 风沙地区选线
- 第111讲:6.6.4 多年冻土地区选线
- 第112讲:6.6.5 黄土地区选线
- 第113讲:6.6.6 软土和泥沼地区选线
- 第114讲:6.6.7 盐渍土地区选线
- 第115讲:6.6.8 膨涨土地区选线
- 第116讲:6.6.9 滑坡地段选线
- 第117讲:6.6.10 崩塌、岩堆地段选线
- 第118讲:6.6.11 泥石流地段选线
- 第119讲:6.6.12 高烈度地震区选线
- 第120讲:6.7.1 3S技术简介
- 第121讲:6.7.2 3S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 第122讲:7.1.1 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 第123讲:7.1.2 直线型定线的方法
- 第124讲:7.1.3 曲线型定线的方法
- 第125讲:7.2.1 直接定线的工作步骤
- 第126讲:7.2.2 直接定线的局部移线
- 第127讲:7.2.3 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
- 第128讲:7.3.1 穿线交点法
- 第129讲:7.3.2 直接定交点法
- 第130讲:7.3.3 坐标法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道路勘测设计第1-2讲免费试下载
- 重庆大学道路勘测设计130讲视频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67qm30
课程介绍
◆ 课程内容简介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与桥梁方向)》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路(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行驶性能,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与定线方法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有条件的可自行参观实习),使学生掌握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道路勘测设计程序、内业、外业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路线勘测的内业、外业工作内容和方法及高寒地区的特殊要求;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程序和公路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了解公路选线、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公路网及旧路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能够较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计算问题;能较熟练地运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勘测规程和路线设计规范,从事一般地质、水文条件下的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并具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道路工程方面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习方法介绍
1、打好学习基础: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掌握《工程地质学》、《路基路面工程》、《土质学与土力学》、《桥涵水文》、《工程测量》等课程的有关知识。
2、注重习题训练:坚持学习与练习相结合,重视课后练习题,加强知识巩固。
3、培养应用能力:要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原理、计算方法,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加强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
◆课程教材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
◆参考书籍
1、《道路勘测设计》.张雨化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9月
2、《道路勘测设计》.赵永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3月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12月
第一章 绪论
1.1 道路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
1.1.1 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及其特点
1.1.2 道路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1.2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2.1 道路发展的历史
1.2.2 道路现状
1.2.3 发展规划
1.3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1.3.1 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
1.3.2 公路等级的选用
1.3.3 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
1.4 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
1.4.1 工程可行性研究
1.4.2 勘测设计任务书
1.4.3 设计阶段及其内容
1.5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1.5.1 技术依据
1.5.2 自然条件
1.5.3 交通条件
1.5.4 交通量
1.5.5 通行能力
1.5.6 公路网
1.5.7 城市道路网与红线规划
1.5.8 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
1.6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汽车行驶性能
2.1 概述
2.1.1 汽车行驶性能的主要内容
2.1.2 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
2.2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2.2.1 汽车的驱动力
2.2.2 汽车的行驶阻力
2.2.3 汽车的行驶条件
2.3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行程
2.3.1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2.3.2 汽车的行驶状态
2.3.3 汽车的爬坡能力
2.4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4.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2.4.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2.4.3 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
2.5 汽车的制动性
2.5.1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2.5.2 汽车制动力
2.5.3 制动距离
2.6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
3.1 概述
3.1.1 路线
3.1.2 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
3.1.3 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3.2 直线
3.2.1 直线的特点
3.2.2 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3.2.3 直线的运用
3.3 圆曲线
3.3.1 圆曲线的特点
3.3.2 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
3.4 缓和曲线
3.4.1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3.4.2 缓和曲线的形式
3.4.3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及参数
3.5 平面线形设计
3.5.1 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3.5.2 平面线形的组合要素
3.6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3.6.1 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
3.6.2 道路平面设计图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
4.1 概述
4.2 纵坡
4.2.1 最大纵坡
4.2.2 高原纵坡折减
4.2.3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4.2.4 最小纵坡
4.2.5 坡长限制
4.2.6 缓和坡段
4.2.7 平均纵坡
4.2.8 合成纵坡
4.2.9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4.3 竖曲线
4.3.1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4.3.2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4.4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4.4.1 视觉分析
4.4.2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4.5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4.5.1 纵断面设计要点
4.5.2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4.5.3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4.5.4 纵断面图的绘制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5.1 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5.1.1 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5.1.2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5.2 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
5.2.1 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
5.2.2 路肩的作用及宽度
5.2.3 路拱横坡
5.2.4 中间带
5.3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路缘石
5.3.1 非机动车道
5.3.2 人行道
5.3.3 路缘石
5.4 平曲线加宽设计
5.4.1 加宽的过渡
5.4.2 加宽过渡段的长度
5.5 平曲线超高设计
5.5.1 超高及其作用
5.5.2 超高过渡方式
5.5.3 超高过渡段长度
5.6 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
5.6.1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5.6.2 爬坡车道的设计
5.6.3 避险车道的设计
5.7 行车视距及其保证
5.7.1 视距的类型
5.7.2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5.8 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
5.8.1 公路横断面
5.8.2 城市道路横断面
5.9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5.9.1 横断面面积计算
5.9.2 土石方数量计算
5.9.3 路基土石方调配
第六章 选线
6.1 概述
6.1.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6.1.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6.2 路线方案选择
6.2.1 路线方案的拟定
6.2.2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
6.2.3 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6.2.4 路线方案选择示例
6.3 平原区选线
6.3.1 平原区路线特点
6.3.2 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
6.4 山岭区选线
6.4.1 沿河(溪)线
6.4.2 越岭线
6.4.3 山脊线
6.5 丘陵区选线
6.5.1 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
6.5.2 路线布设方式
6.5.3 选线的步骤和示例
6.5.4 平、纵线形及其配合
6.6 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选线
6.6.1 水库地区选线
6.6.2 人为坑洞地区选线
6.6.3 风沙地区选线
6.6.4 多年冻土地区选线
6.6.5 黄土地区选线
6.6.6 软土和泥沼地区选线
6.6.7 盐渍土地区选线
6.6.8 膨涨土地区选线
6.6.9 滑坡地段选线
6.6.10 崩塌、岩堆地段选线
6.6.11 泥石流地段选线
6.6.12 高烈度地震区选线
6.7 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6.7.1 3S技术简介
6.7.2 3S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第七章 定线
7.1 纸上定线
7.1.1 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7.1.2 直线型定线的方法
7.1.3 曲线型定线的方法
7.2 直接定线
7.2.1 直接定线的工作步骤
7.2.2 直接定线的局部移线
7.2.3 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
7.3 实地放线
7.3.1 穿线交点法
7.3.2 直接定交点法
7.3.3 坐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