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视频共59讲
- 来源:重庆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类型:网络教育

- 第1讲:1.1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 第2讲: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3讲:1.3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 第4讲:2.1.1 GDP的定义
- 第5讲:2.1.2 GDP的计算
- 第6讲:2.1.3 其他经济总量指标
- 第7讲:2.1.4 GDP缺陷
- 第8讲:2.2.1 消费与储蓄
- 第9讲:2.2.2 投资函数
- 第10讲:2.2.3 节约悖论
- 第11讲:2.2.4 投资乘数
- 第12讲:2.2.5 加速数
- 第13讲:2.3.1 总支出曲线
- 第14讲:2.3.2 均衡产出条件
- 第15讲:2.3.3 国民收入决定
- 第16讲:3.1 政府与经济
- 第17讲:3.2.1 预算理论
- 第18讲:3.2.2 税收原则与结构
- 第19讲:3.2.3 税收效应
- 第20讲:3.3.1 自动稳定器
- 第21讲:3.3.2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 第22讲:3.3.3 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
- 第23讲:3.3.4 赤字与公债
- 第24讲:4.1 货币
- 第25讲:4.2.1 中央银行
- 第26讲:4.2.2 商业银行
- 第27讲:4.3.1 货币供给
- 第28讲:4.3.2 货币的创造
- 第29讲:4.3.3 货币数量理论
- 第30讲:4.3.4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第31讲:4.3.5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 第32讲:4.3.6 货币市场均衡
- 第33讲:4.4.1 货币政策目标
- 第34讲:4.4.2 货币政策工具
- 第35讲:4.4.3 货币政策指标
- 第36讲:5.1 国际经济组织
- 第37讲:5.2.1 外汇与汇率
- 第38讲:5.2.2 国际收支平衡表
- 第39讲:5.3 国际贸易理论
- 第40讲:5.4.1 对外贸易政策
- 第41讲:5.4.2 固定汇率制
- 第42讲:5.4.3 浮动汇率制
- 第43讲:5.4.4 其他对外金融政策
- 第44讲:6.1.1 IS曲线
- 第45讲:6.1.2 LM曲线
- 第46讲:6.1.3 IS-LM模型
- 第47讲:6.1.4 IS-LM-FE模型
- 第48讲:6.1.5 IS-LM-FE-BP模型
- 第49讲:6.2.1 总需求曲线
- 第50讲:6.2.2 总供给曲线
- 第51讲:6.3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 第52讲:7.1.1 经济增长
- 第53讲:7.1.2 经济增长模型
- 第54讲:7.2 经济周期理论
- 第55讲:8.1 失业理论
- 第56讲:8.2.1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
- 第57讲:8.2.2 通货膨胀理论
- 第58讲:8.2.3 通货膨胀的影响
- 第59讲:8.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宏观经济学第01-02讲免费试下载
-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打包下载 提取密码:k40830
课程介绍
◆ 课程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公共财政理论,货币银行理论,国际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理性的理解、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取自清华大学黎诣远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宏观经济学》中的第16~22章。同时参考其它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
◆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西方经济学》.黎诣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资料:
《经济学原理》.[美] 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经济学》.[美] 斯蒂格里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经济学》.[美] 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1998
第一章 导 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
2.1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2.1.1 GDP的定义
2.1.2 GDP的计算
2.1.3 其他经济总量指标
2.1.4 GDP缺陷
2.2 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2.2.1 消费与储蓄
2.2.2 投资函数
2.2.3 节约悖论
2.2.4 投资乘数
2.2.5 加速数
2.3 收入-支出分析
2.3.1 总支出曲线
2.3.2 均衡产出条件
2.3.3 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章 公共财政
3.1 政府与经济
3.2 税收理论
3.2.1 预算理论
3.2.2 税收原则与结构
3.2.3 税收效应
3.3 财政政策
3.3.1 自动稳定器
3.3.2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3.3.3 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
3.3.4 赤字与公债
第四章 货币银行
4.1 货币
4.2 银行
4.2.1 中央银行
4.2.2 商业银行
4.3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4.3.1 货币供给
4.3.2 货币的创造
4.3.3 货币数量理论
4.3.4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4.3.5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4.3.6 货币市场均衡
4.4 货币政策
4.4.1 货币政策目标
4.4.2 货币政策工具
4.4.3 货币政策指标
第五章 国际经济
5.1 国际经济组织
5.2 外汇市场
5.2.1 外汇与汇率
5.2.2 国际收支平衡表
5.3 国际贸易理论
5.4 对外经济政策
5.4.1 对外贸易政策
5.4.2 固定汇率制
5.4.3 浮动汇率制
5.4.4 其他对外金融政策
第六章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6.1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6.1.1 IS曲线
6.1.2 LM曲线
6.1.3 IS-LM模型
6.1.4 IS-LM-FE模型
6.1.5 IS-LM-FE-BP模型
6.2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6.2.1 总需求曲线
6.2.2 总供给曲线
6.3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7.1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7.1.1 经济增长
7.1.2 经济增长模型
7.2 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8.1 失业理论
8.2 通货膨胀理论
8.2.1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
8.2.2 通货膨胀理论
8.2.3 通货膨胀的影响
8.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