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CAD技术》这门课实际上是介绍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即AutoCAD软件,AutoCAD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通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它不仅应用到我们的动漫、艺术行业,而且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航天等领域。在中国,AutoCAD已成为工程设计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
AutoCAD2007是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要而开发的面向21世纪的CAD软件包,它贯彻了AutoCADdesk公司为用户考虑的方便性和高效率,为多用户合作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与规范的标准,以及方便的管理功能,因此用户可以与设计组密切而高效地共享信息。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反复地上机操作例题与习题,才能达到对这个软件的熟练掌握,绘制出所需要的图形。
基础教材:
《AutoCAD2007》,黄和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材简介:
AutoCAD2007是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要而开发的面向世纪的CAD软件包。它贯彻了AutoCAD公司一贯为广大用户考虑的方便性和高效性,为多用户合作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与规范的标准,以及方便的管理功能,本书的实例来自工程实际,本书还包含了大量的习题,使读者在学习完一章内容后及时检查学习情况。
参考资料:
[1]《AutoCAD2006建筑制图实例教程》,王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AutoCAD建筑制图中文版实例教程2007》,方晨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版。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二、学时学分
1、总学分2; 2、总学时54,其中集中面授24,网上自主学习30。
三、授课对象
1、网络教育专科 2、网络教育专升本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AutoCAD2007这个通用软件,绘制二维图形并且给图形标注合理的尺寸,最后打印出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包括: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AutoCAD2007这个软件包的运用及作用有个全面了解,并明确AutoCAD2007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掌握AutoCAD2007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使学生系统掌握完整地绘制一张工程图样所需的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运用AutoCAD2007的操作命令,绘制出实际工程图样。
六、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
七、课程学习方式
在本课程中,将综合安排以下多种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1、远程音视频直播教学; 2、站点音视频课件集中式点播教学; 3、学习者网络课程自主性点播学习; 4、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师集中式授课。 此外,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学习上的疑问,可以将许答疑的问题发送电子邮件至网络课程所指定的教师答疑邮箱。
八、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学时安排
1、教学内容 各章详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见附录一 2、各章学时安排(供参考) 章节 教学内容 所需学时 第一章 AutoCAD2007入门基础 4 第二章 绘制简单二维图形对象 6 第三章 编辑二维图形对象 3 第四章 使用修改命令编辑对象 6 第五章 规划和管理图层 4 第六章 控制图层显示 2 第七章 精确绘制图形 4 第八章 绘制与编辑复杂二维图形对象 4 第九章 使用面域与图案填充 2 第十章 创建文字和表格 4 第十一章 标注基础与样式设置 2 第十二章 标注尺寸与编辑标注对象 3 第十三章 使用块、属性块、外部参照和AutoCAD设计中心 4 第十四章 AutoCAD绘图综合实例 6 学时总计 54九、教材及参考资料
基础教材: 《中文版AutoCAD 2007实用教程》,黄和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资料: [1]《AutoCAD2006建筑制图实例教程》,王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AutoCAD建筑制图中文版实例教程2007》,方晨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版
十、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教学大纲制定者:刘丽萍 附录一:各章节详细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第一章 AutoCAD2007入门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AutoCAD2007的基本功能和经典界面组成;重点讲解了图形文件的创建、打开和保存方法;图形单位、绘图图限的设置方法。 第一节 AutoCAD 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AutoCAD2007的经典界面组成 第三节 图形文件管理 第四节 使用命令与系统变量 第五节 设置参数选项 第六节 设置图形单位和绘图图限 第七节 上机实验
第二章 绘制简单二维图形对象 本章主要介绍了在AutoCAD2007中绘制二维图形对象的的基本方法;重点讲解了点、直线、射线和构造线,矩形和正多边形、圆、圆弧和椭圆对象的绘制方法。 第一节 绘图方法 第二节 绘制点、直线、射线、构造线、矩形、正多边形 第三节 绘制圆、圆弧、椭圆弧 第四节 上机实验
第三章 编辑二维图形对象 本章主要介绍了选择图形对象的方法,并且能够使用夹点编辑图形对象;重点讲解使用夹点编辑图形对象的方法、例如使用夹点可以对对象进行拉伸、移动、 旋转、缩放及镜像等操作。 第一节 选择对象的方法 第二节 编辑对象的方法 第三节 使用夹点编辑对象 第四节 上机实验
第四章 使用修改命令编辑对象 本章主要介绍删除、复制、 镜像、移动、旋转、对齐等命令;重点讲解了使用偏移、阵列、旋转、 延伸、拉伸和圆角等命令编辑对象的方法,以及综合应用多种图形编辑命令绘制图形的方法。 第一节 删除对象、复制对象、镜像对象、偏移对象 第二节 阵列对象、移动对象、旋转对象 第三节 修剪对象、延伸对象、缩放对象、拉伸对象、拉长对象 第四节 倒角对象、圆角对象、打断对象、合并对象、分解对象 第五节 编辑对象特性 第六节 上机实验
第五章 规划和管理图层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图层的创建方法;重点讲解了“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设置图层特性、过滤图层和使用图层绘制图形。 第一节 “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的组成 第二节 创建新图层 第三节 设置图层颜色 第四节 使用与管理线型 第五节 设置图层线宽 第六节 管理图层 第七节 上机实验
第六章 控制图层显示 本章主要介绍了利用缩放、平移功能、平铺视口和分割与合并视口来控制图形的显示;重点讲解了创建使用鸟瞰视图观察和更新图形显示效果。 第一节 重画与重生成图形 第二节 缩放视图、平移视图 第三节 使用命名视图、使用鸟瞰视图、使用平铺视口 第四节 控制可见元素的显示 第五节 上机实验
第七章 精确绘制图形 本章主要介绍了点坐标和用户、坐标系的编辑方法,并能够设置栅格和捕捉功能。重点讲解对象捕捉和自动追踪的设置方法以及使用对象捕捉和自动追踪功能绘制综合图形的方法。 第一节 使用坐标系 第二节 设置捕捉和栅格、使用GRID 与 SNAP 命令、使用正交模式 第三节 打开对象捕捉功能、运行和覆盖捕捉模式、使用自动追踪、使用动态输入 第四节 上机实验
第八章 绘制与编辑复杂二维图形对象 本章主要介绍了绘制与编辑多线、多段线和样条曲线的方法,并能够徒手绘图。重点讲解使用多线、多段线和样条曲线 绘制图形以及多段线编辑的方法。 第一节 绘制与编辑多线 第二节 绘制与编辑多段线 第三节 绘制与编辑样条曲线、绘制修订云线、绘制区域覆盖对象 第四节 上机实验
第九章 使用面域与图案填充 本章主要介绍了面域的3种布尔运算,并能够设置孤岛和渐变色填充。重点讲解了面域的创建方法,从面域中提取质量数据的方法,以及如何设置和编辑图案填充。 第一节 创建面域、面域的布尔运算、从面域中提取数据 第二节 设置图案填充、设置孤岛和边界 第三节 使用渐变色填充图形、编辑图案填充、分解图案 第四节 上机实验
第十章 创建文字和表格 本章主要介绍了创建文字样式,包括设置样式名、字体、文字效果,并且能够设置表格样式,包括设置数据、列标题和标题样式。重点讲解了创建与编辑单行文字和多行文字,使用文字控制符和“文字格式”工具栏编辑文字,创建表格方法以及如何编辑表格和表格单元。 第一节 创建文字样式 第二节 创建单行文字、使用文字控制符 第三节 创建多行文字、编辑多行文字 第四节 创建和管理表格样式 第五节 编辑表格和表格单元 第六节 上机实验
第十一章 标注基础与样式设置 本章主要介绍了尺寸标注的规 则和组成,以及“标注样式管理器”对话框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创建尺寸标注的基础以及样式的设置方法。 第一节 尺寸标注的规则和类型 第二节 尺寸标注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创建标注样式 第四节 上机实验
第十二章 标注尺寸与编辑标注对象 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种类型尺寸 标注的方法,其中包括长度型尺寸、半径、直径、圆心、角度、引线和形位公差。重点讲解了各种类型尺寸标注的方法,和编辑标注对象的方法。 第一节 线性标注、对齐标注、基线标注和连续标注 第二节 半径标注、直径标注、弧长标注、折弯标注及圆心标记 第三节 角度标注、引线标注、快速标注及公差标注 第四节 编辑标注对象 第五节 上机实验
第十三章 使用块、属性块、外部参照和AutoCAD设计中心 本章主要介绍了创建与编辑块、编辑和管理块的方法,并能够在图形中附着外部参照图形。重点讲解了创建块、存储块、在图形中插入块、定义属性块、以及在图形中附着外部参照图形的方法。 第一节 创建与编辑块、插入块及存储块 第二节 编辑与管理块属性 第三节 使用外部参照 第四节 进入AutoCAD 设计中心 第五节 上机实验
第十四章 AutoCAD 绘图综合实例 本章主要介绍了使用AutoCAD制作样板图、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建立AutoCAD绘图的整体概念,并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绘图的能力;重点讲解了制作样板图的准则,以及制作中涉及到的有关参数设置和常用的绘制平面图形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制作样板图 第二节 绘制零件平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