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动物繁殖学20讲视频
- 来源:北京农学院
- 格式:WMV
- 类型:电大课程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北京农学院动物繁殖学视频第1-2讲免费试下载
- 北京农学院动物繁殖学20讲视频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rc5u30
课程介绍
繁殖是生物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是保证生物物种延续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动物繁殖是动物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畜群数量的发展,也是品种改良,提高畜群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动物繁殖学就是研究动物生殖的现象,揭示其繁殖的自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繁殖技术,调整和控制动物的繁殖过程,以充分发挥动物繁殖潜力,提高繁殖力的一门学科。
发展畜牧业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家畜的数量和提高其质量。数量的增长有赖于繁殖,质量的提高除改进培育和饲养条件外,主要也是通过繁殖才能实现,因为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按照遗传规律,选择良种动物来繁殖后代,进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因此,没有繁殖就没有生长,没有生长也就没有畜牧业的生产。可见,繁殖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利用繁殖新技术提高家畜繁殖效率是畜牧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研究动物繁殖问题的学科,其主要任务首先是阐述动物生殖生理的普遍规律及种属特性,以便能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动物繁殖实践。其次,是阐述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及传授操作技术。
动物繁殖学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等为基础,并与动物饲养学、育种学、产科学、卫生学、免疫学、传染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兽医学等有密切的关系。动物繁殖学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部分:
1、生殖生理 包括配子的发生、性成熟、发情、受精、妊娠、分娩和性行为等各种生
殖活动的生理、内分泌调节机理和各种影响因素的论述和讨论,并对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进行描述和分析。
2、 繁殖技术 包括人工授精及母畜的发情鉴定、妊娠诊断技术,繁殖控制技术如发情
控制、排卵控制、妊娠控制等,胚胎工程技术如体外受精、配子和胚胎冷冻、胚胎移植、胚胎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细胞核移植等。
3、 繁殖管理 讨论繁殖力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繁殖障碍的诊治以及提高繁殖力的措施等。
生殖生理的内容是研究、阐明动物生殖全过程的现象、规律和机理。对动物生殖生理的研究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深入的,从最初的现象观察和性行为的描述,发展到从解剖学和细胞学的深度去认识繁殖的各种内在规律,进而提高到从生殖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揭示和阐明生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和机理。如激素和酶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效能来阐述生殖机理,解释他们在生殖过程中的激发、抑制、调节、平衡等作用;配子发生及胚胎发育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等。
繁殖技术是在认识动物生殖规律的基础上,在动物生产中为提高动物繁殖力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这是繁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关动物繁殖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迅速积累,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在动物繁殖学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很多分支学科,如动物生殖生理学、生殖内分泌学、受精生物学、精YEI生物化学、繁殖免疫学、繁殖病理学、配子与胚胎生物技术等,使动物繁殖学的理论与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动物繁殖学建立几十年来,在动物繁殖基础理论研究和繁殖技术的革新与创立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对生殖激素本质及作用方式、生殖细胞的发生特点、受精、妊娠、分娩等主要生殖环节的调控方式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环境条件和营养对繁殖的影响等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需要,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动物的繁殖力,与此相适应,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也发展到一崭新的阶段,即繁殖控制技术阶段,人为的改变和控制动物的繁殖过程,调整其繁殖规律,进一步开发其繁殖潜力,以及对配子和胚胎进行显微操作和“加工”,这些技术可概括的称为“繁殖生物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放射免疫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殖内分泌学的研究发展,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雌、雄动物各个不同生理阶段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及生殖内分泌的特性,为应用外源激素控制动物繁殖活动提供了依据。随着对生殖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获得了迅速进展,精YEI冷冻保存及其人工授精、发情控制、胚胎移植、诱发分娩、早期断奶等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配子和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十分引人注目,如动物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胚胎的冷冻保存、胚胎分割、胚胎性别鉴定、精子分离和性别控制、转基因动物等。90年代以来,性别决定基因的发现、精子分离新方法的创立,为性别控制的研究应用打开了新的局面,胚胎和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和转基因克隆动物的诞生标志着动物繁殖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对动物繁殖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今后也必将使畜牧生产技术向更高水平发生变革,对人类的生活将产生更重大的影响。
本课程前部分以家畜繁殖内容为主,家禽、实验动物和经济动物繁殖的内容分别在第九、十章中介绍,并在文字教材后附实验指导和实习指导。本课程力求反映当前我国在动物繁殖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国际上有关新的理论和技术进展。既重视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的阐述,更重视与理论密切相联系的繁殖技术的阐述和应用。因此,动物繁殖学是一门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不可偏废。要求学习者认真学习,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更好的指导动物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