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机械系统设计36讲视频
-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类型:精品课程

- 提示:在线学习受线路和学校服务器的影响,可能有在线看不了的情况,建议选择下载之后离线学习!
- 第1讲:绪论1
- 第2讲:绪论2
- 第3讲:系统原理1
- 第4讲:系统原理2
- 第5讲:设计原理1
- 第6讲:设计原理2
- 第7讲:设计原理3
- 第8讲:设计原理4
- 第9讲:动力系统1
- 第10讲:动力系统2
- 第11讲:动力系统3
- 第12讲:动力系统4
- 第13讲:运动系统1
- 第14讲:运动系统2
- 第15讲:运动系统3
- 第16讲:运动系统4
- 第17讲:操控系统1
- 第18讲:操控系统2
- 第19讲:操控系统3
- 第20讲:操控系统4
- 第21讲:支承系统蚀1
- 第22讲:支承系统蚀2
- 第23讲:生产线1
- 第24讲:生产线2
- 第25讲:概念设计1
- 第26讲:概念设计2
- 第27讲:总体设计
- 第28讲:详细设计
- 第29讲:设计评价
- 第30讲:虚拟设计1
- 第31讲:虚拟设计2
- 第32讲:虚拟设计3
- 第33讲:智能设计1
- 第34讲:智能设计2
- 第35讲:创新设计1
- 第36讲:创新设计2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机械系统设计视频第1-2讲免费试下载
- 机械系统设计36讲视频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gcs230
课程介绍
课程概论
(1)课程地位:《机械系统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为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课程目的: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础上,从先进设计系统的角度,提供整机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机械产品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设计人才的需要。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系统的观点了解一般机械产品整机设计的规律和特点,理解先进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评价的方法,解决现代机电工程领域中的整机设计与创新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从事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
(4)课程特色:反映设计学科共性,注重教学内容先进。对于以往划分过细的工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本课程是面向拓宽专业的,涵盖了各类产业机械设计的共性技术,鲜明地体现了工程类专业在设计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是我国当代工程教育专家于20世纪80年代在本科专业教育中的一项创新。目前《机械系统设计》已发展为《先进设计系统》。在教学内容上,它已成为当代工程类专业本科专业素质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主讲教师 :戴庆辉
………………………………………………………
第一章 绪论
1.1 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先进设计系统的概念(一)
1.2 先进设计系统的概念(二)
1.3 现代工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第二章 系统原理
2.1 系统的原理与定律
2.2 系统的相关性
2.3 系统方法的原理
第三章 设计原理
3.1 当代设计的内涵
3.2 现代设计对象(一)
3.2 现代设计对象(二)
3.3 当代设计过程
3.4 先进设计方法
3.5 技术系统设计的概念
3.6 技术系统设计的原则
3.7 机械系统的外部设计(一)
3.7 机械系统的外部设计(二)
3.8 实现设计目标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动力系统
4.1 载荷类型及其确定方法
4.2 随机载荷的处理(一)
4.2 随机载荷的处理(二)
4.3 动力机的选用与特点
4.4 电动机的选用
4.5 其它动力机的选用
第五章 运动系统
5.1 执行系统的组成
5.2 执行系统的运动与功能
5.3 机构选型
5.4 执行系统设计的要求与步骤
5.5 钝化理论
5.6 金属的电化学保护
5.7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运动设计(一)
5.7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运动设计(二)
5.8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5.9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类型与设计(一)
5.9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类型与设计(二)
第六章 操控系统
6.1 操控系统的功能、要求、组成和分类
6.2 操纵系统的人因(一)
6.2 操纵系统的人因(二)
6.3 操纵系统的设计
6.4 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分类
6.5 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一)
6.5 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二)
6.6 控制系统的特性与要求
第七章 支承系统蚀
7.1 支承系统的作用、分类和要求
7.2 支承件的结构设计
7.3 支承系统的刚度
7.4 导轨的功能、分类和要求
7.5 机械基础的概念、形式与要求
7.6 机械基础的设计
第八章 生产线
8.1 生产线的分类与组成
8.2 机械制造自动线的基本类型
8.3 生产线类型的选用原则
8.4 生产线的总体设计
第九章 概念设计
9.1 概念设计的定义
9.2 功能设计
9.3 原理设计(一)
9.3 原理设计(二)
第十章 总体设计
10.1 总体设计的意义与内容
10.2 总体布置
10.3 总体主要参数的确定
10.4 总体设计的技术文件与总图
第十一章 详细设计
11.1 详细设计的基本内容
11.2 结构设计的原则
11.3 结构设计的原理
11.4 工业设计
第十二章 设计评价
12.1 设计评价概述
12.2 评分法
12.3 技术经济评价法
12.4 模糊评价法的定义与分类
第十三章 虚拟设计
13.1 虚拟现实
13.2 虚拟设计的概念与技术体系
13.3 虚拟设计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13.4 虚拟设计系统的硬件配置
13.5 虚拟设计的应用
第十四章 智能设计
14.1 智能设计的基本问题
14.2 智能设计系统的功能(一)
14.2 智能设计系统的功能(二)
14.3 基于实例推理的基本原理
14.4 知识处理系统的实现
第十五章 创新设计
15.1 创新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15.2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5.3 创新思维
15.4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