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勘探66讲视频
-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类型:网络教育

- 提示:在线学习受线路和学校服务器的影响,可能有在线看不了的情况,建议选择下载之后离线学习!
- 第1讲:1.1油气勘探方法
- 第2讲:1.2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 第3讲:1.3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史
- 第4讲:1.4地震勘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 第5讲:2.1.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一)——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 第6讲:2.1.2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二) ——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 第7讲:2.1.3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三)—— 地震波的类型
- 第8讲:2.2.1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一) ——水平反射面和正常时差
- 第9讲:2.2.2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二) ——倾斜反射面和倾角时差
- 第10讲:2.2.3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三) ——时距曲面与时间场
- 第11讲:2.3变速多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
- 第12讲:2.4地震折射波运动学
- 第13讲:3.1.1 试验工作
- 第14讲:3.1.2 生产工作过程
- 第15讲:3.1.3 干扰波的调查方法
- 第16讲:3.1.4 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 第17讲:3.1.5野外工作概述(二)——海上施工基本情况介绍
- 第18讲:3.2野外观测系统
- 第19讲:3.3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 第20讲:3.4.1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一)——低速带的存在及其影响
- 第21讲:3.4.2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二)——低速带测定的基本方法
- 第22讲:3.4.3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三)——静校正
- 第23讲:3.5.1地震组合法(一)——组合检波的方法原理
- 第24讲:3.5.2地震组合法(二)——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征
- 第25讲:3.5.3地震组合法(三)——组合的统计效应
- 第26讲:3.5.4地震组合法(四)——组合的其他效应
- 第27讲:3.5.5地震组合法(五)——组合参数的确定
- 第28讲:3.5.6地震组合法(六)——其他组合方式
- 第29讲:3.6.1多次覆盖技术——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
- 第30讲:3.6.2多次覆盖技术——多次反射波的特点
- 第31讲:3.6.3多次覆盖技术——多次叠加特性分析
- 第32讲:3.6.4多次覆盖技术——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33讲:4.1影响速度的因素分析
- 第34讲:4.2各种速度概念
- 第35讲:4.3.1速度的测定方法——实验室测定方法
- 第36讲:4.3.2速度的测定方法——时距曲线分析方法
- 第37讲:4.3.3速度的测定方法——井孔测定方法
- 第38讲:4.3.4速度的测定方法——速度谱方法——求取叠加速度
- 第39讲:4.3.5速度的测定方法——速度反演方法——求取层速度
- 第40讲:4.4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 第41讲:5.1.1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意义
- 第42讲:5.1.2地震记录形成的褶积模型
- 第43讲:5.1.3地震剖面的特点(二)——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
- 第44讲:5.1.4地震剖面的特点(三)——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主要特征
- 第45讲:5.2复杂界面反射波特点
- 第46讲:5.3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 第47讲:5.4.1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一)——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8讲:5.4.2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二)——三个角度、三个深度的定义与相互关系
- 第49讲:5.4.3调节方向接收方法
- 第50讲:5.4.4界面偏移归位的基本原理
- 第51讲:5.4.5绕射扫描偏移原理 王永刚
- 第52讲:5.4.6波动方程偏移原理简介
- 第53讲:6.1.1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一)—— 基本内容
- 第54讲:6.1.2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二)——解释工作流程
- 第55讲:6.1.3层位标定的工作流程
- 第56讲:6.1.4平均速度标定方法
- 第57讲:6.1.5VSP资料标定方法
- 第58讲:6.1.6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
- 第59讲:6.1.7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四)——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方法
- 第60讲:6.2断层解释
- 第61讲:6.3.1构造图的绘制(一)——构造图层位的选择
- 第62讲:6.3.2构造图的绘制(二)——构造图的精度
- 第63讲:6.3.3构造图的绘制(三)——构造图的规格和要求
- 第64讲:6.3.4构造图的绘制(四)—— 绘制构造图的步骤
- 第65讲:6.3.5构造图的绘制(五)——构造图的解释
- 第66讲:6.3.6构造图的绘制(六)——由to图绘制真深度构造图
- 序号文件名格式页数大小
- 1
01 第一章 绪论 .ppt101页13.63MB
- 2
02 第一节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ppt31页662KB
- 3
03 第二节 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 .ppt34页1007KB
- 4
04 第三节 变速多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 .ppt31页1.35MB
- 5
05 第四节 地震折射波运动学 .ppt18页1.72MB
- 6
06 第一节 野外工作概述 .ppt41页11.39MB
- 7
07 第二节 野外观测系统 .ppt21页4.31MB
- 8
08 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ppt43页7.22MB
- 9
09 第四节 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 .ppt41页4.3MB
- 10
10 第五节 地震组合法 .ppt66页4.75MB
- 11
11 第六节 多次覆盖技术 .ppt69页4.81MB
- 12
12 第一节 影响速度的因素分析 .ppt30页3.79MB
- 13
13 第二节 各种速度概念 .ppt18页460KB
- 14
14 第三节 速度的测定方法 .ppt29页4.13MB
- 15
15 第四节 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ppt30页2.43MB
- 16
16 第一节 地震剖面的特点 .ppt35页6.09MB
- 17
17 第二节 复杂界面反射波特点 .ppt29页5.81MB
- 18
18 第三节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ppt38页3.86MB
- 19
19 第四节 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 .ppt60页12.32MB
- 20
20 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ppt73页13.38MB
- 21
21 第二节 断层解释 .ppt39页10.52MB
- 22
22 第三节 构造图的绘制 .ppt51页11.29MB
- 文件名格式页数大小
- 1 swf 地球物理勘探—网上模拟试题 .swf134.9 KB
- 2 swf 地球物理勘探—网上模拟试题答案 .swf179.52 KB
- 3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1 .swf130.67 KB
- 4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1参考答案 .swf60.32 KB
- 5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2 .swf133.08 KB
- 6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2参考答案 .swf60.36 KB
- 7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3 .swf134.42 KB
- 8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3参考答案 .swf181.01 KB
- 9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4-各章练习的参考答案 .swf200.74 KB
- 10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4-各章练习题 .swf177.47 KB
- 11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4-章节习题与参考答案 .swf390.69 KB
- 12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4-章节练习与思考 .swf193.23 KB
- 13 swf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练习题5-常见问题分析 .swf238.58 KB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第01-02讲 1.1油气勘探方法 视频下载
-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勘探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mcg530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地震波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预修课程: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教材
1.陆基孟,王永刚主编,地震勘探原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国家统编
二、主要参考资料
1.陆基孟主编,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国家统编
2.R.E.谢里夫,勘探地震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年,学校胶印
3. R.E. Sheriff,Exploration Seismology, Volume 1 & 2 , 1992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讲:1.1油气勘探方法
第2讲:1.2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第3讲:1.3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史
第4讲:1.4地震勘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第5讲:2.1.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一)——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第6讲:2.1.2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二)——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第7讲:2.1.3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三)——地震波的类型
第8讲:2.2.1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一)——水平反射面和正常时差
第9讲:2.2.2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二)——倾斜反射面和倾角时差
第10讲:2.2.3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三)——时距曲面与时间场
第11讲:2.3变速多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
第12讲:2.4地震折射波运动学
第13讲:3.1.1试验工作
第14讲:3.1.2生产工作过程
第15讲:3.1.3干扰波的调查方法
第16讲:3.1.4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第17讲:3.1.5野外工作概述(二)——海上施工基本情况介绍
第18讲:3.2野外观测系统
第19讲:3.3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第20讲:3.4.1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一)——低速带的存在及其影响
第21讲:3.4.2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二)——低速带测定的基本方法
第22讲:3.4.3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三)——静校正
第23讲:3.5.1地震组合法(一)——组合检波的方法原理
第24讲:3.5.2地震组合法(二)——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征
第25讲:3.5.3地震组合法(三)——组合的统计效应
第26讲:3.5.4地震组合法(四)——组合的其他效应
第27讲:3.5.5地震组合法(五)——组合参数的确定
第28讲:3.5.6地震组合法(六)——其他组合方式
第29讲:3.6.1多次覆盖技术——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
第30讲:3.6.2多次覆盖技术——多次反射波的特点
第31讲:3.6.3多次覆盖技术——多次叠加特性分析
第32讲:3.6.4多次覆盖技术——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分析
第33讲:4.1影响速度的因素分析
第34讲:4.2各种速度概念
第35讲:4.3.1速度的测定方法——实验室测定方法
第36讲:4.3.2速度的测定方法——时距曲线分析方法
第37讲:4.3.3速度的测定方法——井孔测定方法
第38讲:4.3.4速度的测定方法——速度谱方法——求取叠加速度
第39讲:4.3.5速度的测定方法——速度反演方法——求取层速度
第40讲:4.4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第41讲:5.1.1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意义
第42讲:5.1.2地震记录形成的褶积模型
第43讲:5.1.3地震剖面的特点(二)——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
第44讲:5.1.4地震剖面的特点(三)——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主要特征
第45讲:5.2复杂界面反射波特点
第46讲:5.3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第47讲:5.4.1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一)——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8讲:5.4.2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二)——三个角度、三个深度的定义与相互关系
第49讲:5.4.3调节方向接收方法
第50讲:5.4.4界面偏移归位的基本原理
第51讲:5.4.5绕射扫描偏移原理王永刚
第52讲:5.4.6波动方程偏移原理简介
第53讲:6.1.1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一)——基本内容
第54讲:6.1.2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二)——解释工作流程
第55讲:6.1.3层位标定的工作流程
第56讲:6.1.4平均速度标定方法
第57讲:6.1.5VSP资料标定方法
第58讲:6.1.6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
第59讲:6.1.7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四)——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方法
第60讲:6.2断层解释
第61讲:6.3.1构造图的绘制(一)——构造图层位的选择
第62讲:6.3.2构造图的绘制(二)——构造图的精度
第63讲:6.3.3构造图的绘制(三)——构造图的规格和要求
第64讲:6.3.4构造图的绘制(四)——绘制构造图的步骤
第65讲:6.3.5构造图的绘制(五)——构造图的解释
第66讲:6.3.6构造图的绘制(六)——由to图绘制真深度构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