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53讲视频
-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
- 格式:高清三分屏视频
- 类型:精品课程

- 第1讲: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 第2讲: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 第3讲:3.常见运动副符号的表示
- 第4讲:4.平面连杆机构
- 第5讲:5.双曲柄机构
- 第6讲:6.双摇杆机构
- 第7讲:7.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 第8讲:8.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 第9讲:9.绕线机构
- 第10讲:10.等速运动运动规律
- 第11讲:1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 第12讲:12.渐开线齿廓
- 第13讲:13.外齿轮、齿条
- 第14讲:14.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一)
- 第15讲:15.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二)
- 第16讲:16.渐开线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 第17讲:17.平行轴斜齿轮传动
- 第18讲:18.圆锥齿轮机构(一)
- 第19讲:19.圆锥齿轮机构(二)
- 第20讲:20.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 第21讲:21.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 第22讲:22.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 第23讲:23.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 第24讲:24.槽轮机构
- 第25讲:25.不完全齿轮机构
- 第26讲:26.飞轮的近似设计方法
- 第27讲:27.回转件的平衡
- 第28讲:28.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
- 第29讲:29.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二)
- 第30讲:30.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三)
- 第31讲:31.螺纹的参数
- 第32讲:3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 第33讲:3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 第34讲:34.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 第35讲:35.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 第36讲:36.键联结
- 第37讲:37.齿轮失效形式、齿轮材料与热处理
- 第38讲:3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 第39讲:3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 第40讲:40.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 第41讲:41.蜗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 第42讲:42.蜗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 第43讲:4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弹性滑动(一)
- 第44讲:44.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弹性滑动(二)
- 第45讲:45.轴的类型和结构设计
- 第46讲:46.轴的强度设计
- 第47讲:47.轴的刚度设计
- 第48讲:48.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 第49讲:49.圆柱拉伸、压缩弹簧的设计
- 第50讲:50.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 第51讲:51.滚动轴承的代号
- 第52讲:52.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一)
- 第53讲:53.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二)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机械设计基础第01-02讲免费试下载
- 机械设计基础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0em230
课程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 由夏宏玉主讲
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校一门历史悠久、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建设水平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倍受学校重视,一直被列为校重点建设课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走在前列。以武器装备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构造了军校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近五年来,课程组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本科教学优秀集体一等奖1项,2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3人获银奖,指导学员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
Ø 早在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设之初,就成立了“机械教授会”,同时开设了《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课程。1964年,依照当时形势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分别开设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仪表零件》三门课程;
Ø 南迁长沙后,在长沙工学院期间,开设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结构设计基础》;
Ø 1979年,在钱学森同志的指导下,成立了“精密机械与仪器系”,课程体系调整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门课程。1989年,课程内容扩展,增开课程《仪表零件结构设计》;
Ø 1999年,新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后,我校开始招收“学历教育合训”学员,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定位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同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部队需求,内容做了较大调整,并开设了后续系列课程《自动武器原理与构造》,并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我校机电控制大类技术基础课倍受学校重视,课程建设投资力度非常大,为课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均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课程在我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一直走在前列。
Ø 2000年起,《机械设计基础》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2002年,“机械原理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设”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原理》多媒体CAI课件获全军优秀课件一等奖;
Ø 2004年,“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被列为校重点建设课程,1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
Ø 2005年,“着眼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及教学基地建设”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2人分别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和银奖;
Ø 2006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被评为学院优秀课程,2人分别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和银奖;
Ø 2005~2006年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组被评为校本科教学优秀集体三等奖;
Ø 2006~2007年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组被评为校本科教学优秀集体一等奖;
Ø 2007年,《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再次被列为校重点建设课程。
自2003年学院设立系列课程重要岗位负责制以来,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一直被评为学院优秀系列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始终将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放在首位。课程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经历过四个阶段的发展:
1)1995年以前,教学内容相对稳定,采用国家统编教材和传统的教学体系,注重常用机构、通用零件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以黑板、挂图、模型为媒介;
2)1995年~2002年,课程组教员为第一主编与空军工程大学等军内四所院校合编了《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教学内容初步融入了武器装备应用实例。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依靠模型、黑板和挂图,授课仍然以小班教学为主;
3)2002年~2005年,1999年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随后几年进行了重大的机构调整,办学规模翻了几番。特别是“学历教育合训”教学的启动,原有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任务。在学历教育阶段,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要求学员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针对新形势下培养目标,课程组按照学校指示精神,选用了东南大学编写的面向21世纪教材《机械设计基础》,同时,采用由我校教员编写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和参编的课程设计指导书。所有教学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模型和教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4)2006年至今,随着我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招生规模扩大,指挥专业的学员越来越多,我校军事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学校提出教学科研要“与武器装备结合更紧密”。根据我校学员的任职要求,课程组经过缜密策划,结合现实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了电子教案、动态虚拟模型库、基于军网的武器装备案例教学素材库、网络课程等。同时,正在编写具有武器装备案例特色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该教材将于2008年8月出版。
我校将学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对实验室投入力度也一直非常大。“十五”期间,为加强对学员综合工程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构建了机械认知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 CAD实验室、自动武器原理实验室和机械创新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根据不同培养目的建设了不同的实验平台。
“十一五”计划中,学校继续加大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条件建设的力度,计划投资300多万元,以高水准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建设。为每个实验室添置高水平的标志性设备,目的是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条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为学员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目前“十一五”计划已经启动并部分实施。
随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愈显重要,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1999年前我校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本科学员人数是100人,而到2000年后增加到400多人。目前,系列课程的学员人数达到1800多人。面对学员人数的递增,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课程组全体成员在课程负责人尚建忠教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多重举措,出色地完成了人才培养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九五”期间,课程组只有6位教员,没有博士,拥有高级职称的仅2人;到“十五”期末,课程组拥有11名教员,其中,博士5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员为7人。目前有四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预计“十一五”末博士学历的教师将达到80%。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课程组已经锤炼出了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的队伍。在坚持教学工作不放松的情况下,课程组狠抓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是课程组的一大特色,多名年轻骨干教师承担了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委托横向协作等科研项目。
1)针对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以武器装备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构造了军校特色鲜明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体系。
2)以培养学员机械工程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三层次两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3)以科研促教学,将学科优势充分体现为育人优势,将设计理念融入教学,积极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7.展望
从哈军工、长沙工学院到国防科技大学,再到新国防科技大学,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组的教员始终秉承着哈军工艰苦创业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光荣传统。新时期下,教师们将继续保持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以建设五个一流为目标:建成一流的教师队伍,探究一流的教学方法,编写一流的教材,精选一流的教学内容,实现一流的教学管理。相信在新时期,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师必将取得更多的教学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军队和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