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视频共12讲
-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 格式:普通单视频
- 类型:普通视频

- 提示:在线学习受线路和学校服务器的影响,可能有在线看不了的情况,建议选择下载之后离线学习!
- 第01讲:疾病概、论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一)
- 第02讲: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二)
- 第03讲: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第04讲:酸碱平衡紊乱(一)
- 第05讲:酸碱平衡紊乱(二)
- 第06讲: 缺氧
- 第07讲:发热
- 第08讲:休克
- 第09讲:呼吸衰竭
- 第10讲:心力衰竭
- 第11讲:肝功能不全
- 第12讲:急性肾功能衰竭
- 提示:课程前二讲是免费下载的,您可以直接试下载。批量下载需要的学习币以标明的为准。>>批量下载方法
- 第01-02讲 免费试下载
-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12讲视频批量下载 提取密码:s26p20
课程介绍
第一讲
疾病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
二、病因学
三、发病学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二、体液中电解质的成分
三、体液的渗透压
四、人体水的出入量
五、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第二讲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二)
一、高渗性脱水
二、低渗性脱水
三、等渗性脱水
四、水中毒
第三讲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五、水肿
钾代谢紊乱
一、正常钾代谢和功能
二、低钾血症
三、高钾血症
第四讲 酸碱平衡紊乱(一)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四、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及其意义
五、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讲 酸碱平衡紊乱(二)
五、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六讲 缺氧
一、缺氧的概念
二、常用的血氧指标
三、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
四、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五、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七讲 发热
一、发热的概念
二、发热的机制
三、发热的分期和热代谢特点
四、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及功能改变
五、发热的防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二、原因
三、诱因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五、DIC的分期
六、临床表现
七、防治原则
第八讲 休克
一、休克的概念
二、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三、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
四、休克过程中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改变
五、休克过程中器官功能的变化
六、休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九讲 呼吸衰竭
一、概念
二、分类
三、原因和发病机制
四、呼吸衰竭时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五、给氧治疗的原则
第十讲 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
三、心力衰竭的诱因
四、心力衰竭的分类
五、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六、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七、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八、心力衰竭的防治
第十一讲 肝功能不全
一、概念
二、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
三、肝性脑病
第十二讲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概念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
生理学基础
五、尿毒症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
基础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 新的病理学课程,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病理学课程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份,第1?6章是总论部分,主要阐述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是不同种疾病中共有的、普遍性的规律。例如: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肿瘤等。第7?14章是各论部分,主要阐述各器官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代谢的改变、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是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例如,肺炎、肝炎、肾炎,其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等各异,这就是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但它们基本的病理变化均是炎症,具有炎症性疾病的共同规律。这就是说总论与各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另外,在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还可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及机制。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病、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肌炎等,虽然其病因、病变性质和主要病变部位各异,但如果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出现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即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就是多种累及循环系统的疾病所共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注重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实施的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科临床课和提高工作水平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等,后续课是临床各科专业课。